政策評論

TAEF政策評論

東協指南》新南向政策在蔡英文總統兩個任期的戰略意義

2020年5月22日 | 作者:楊昊/政大東亞所教授、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執行長

蔡英文總統自2016年上任後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the New Southbound Policy, NSP),極力為台灣尋找新的國際座標。被視為是台灣「亞洲戰略」(regional strategy for Asia)的新南向政策,藉由聚焦以人為中心(people-entered)的發展議程並且以發展區域共同體意識、擴大國際合作網絡為目標,過去幾年來已經逐漸重新調校(recalibrate)台灣與鄰近亞洲國家的工作語言、同時也更新了雙向交流與互動的相處模式。

在蔡總統的第一個任期裡,新南向政策的提出讓台灣爭取到國際戰略的發聲權,不可否認的是,在2016年以前,國際間對於台灣對外關係的直接聯想大概除了中國因素之外,就是兩岸關係。換言之,受限於中國霸權的箝制與政治干預,不僅使得台灣的國際空間在兩岸關係非操之在我的結構下深受擠壓,同時也限縮甚至扼殺了海外朋友與台灣交往及推動合作的創意想像。

新南向政策在蔡英文總統第一任期中的重要性

自2016年以來,蔡英文總統主動提出了新南向政策;尤其對國際智庫界或各國政策社群與民間社會而言,由於這項政策為台灣的國際角色與活動能量帶來了新的契機,經過幾年的時間,台灣也逐漸將政策宣示轉換為實際的行動與進展,因而受到各方的矚目。對台灣而言,新南向政策的推動是一項重大的國際宣示,揭示我們雖然不是國際強權,但只要台灣持盈保泰,建設好精實國力,也能主動開創與亞太主要國家的區域戰略對話甚至合作的機會。

更有甚者,蔡總統第一任期持續推動新南向政策的同時也果斷、清晰地呈現出台灣的聲音以及台灣看待世界變局的觀點,具體落實過程則以經濟及社會鏈結為軸心向外擴散的發展合作議程,藉由多元夥伴關係的搭建,周邊國家也看見了台灣積極融入區域共同體的態度、倡議和具體行動。新南向政策過去四年的足跡與累積不僅重新鋪設台灣在亞洲與印太區域的國際座標及更精確的能見度,同時也讓臺灣政府與民間社會期盼與國際社會加深關係的訊號清楚地出現在東南亞、南亞、紐澳以及印太理念相近國家的友誼雷達上。就此,新南向政策可以被視為是台灣為了追求更壯闊國際空間的戰略指引。

筆者過去幾年有幸參與與新南向政策相關的交流與合作過程,來自東南亞、南亞與紐澳的訪團大多正面看待與回應台灣的新南向政策,尤其特別肯定蔡英文總統特別著眼於以人為中心的合作議程,這代表了台灣清楚認知到「自身所處」區域的發展需求與動力所在,並且願意採取積極共同合作的方式參與其中。大多數的訪賓對於台灣的關注不會只將焦點放在消極、備受限制的兩岸關係與中國因素上,而是將更多的討論與期待置於積極、具有主動意義的新南向政策上,共同腦力激盪這個台灣提出的倡議能將這個國家帶向何種未來?或者如何具體拉近台灣與東南亞、南亞及紐澳等區域及國家的距離?譬如,菲律賓前副總統金勾那(Teofisto T. Guingona, Jr.)在2017年來台參加第一屆玉山論壇,在他的主題演講中特別強調台灣人與菲律賓人在社會經濟與文化背景上相當親近,形同兄弟姊妹般,兩國應該在經濟與社會生活上有更緊密合的合作關係,目的在共同促成更好的世界與持續的幸福。

另外,在2019年的第三屆玉山論壇中新設的「『亞洲前瞻』圓桌對話」更邀請了美國國務院主管澳洲、紐西蘭及太平洋島國事務副助卿暨APEC資深官員孫曉雅(Sandra Oudkirk)、印度德里中國研究所顧問委員會主席梅農(Shivshankar Menon)、韓國前外交通商部通商交涉本部長朴泰鎬(Taeho Bark)及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等人進行圓桌對話,針對印太地區所面臨的挑戰、發展策略、經貿合作、人才培育、綠色能源、資源共享等議題,廣泛交流意見,席間可以發現更積極、主動的台灣,確實存在被國際需要的價值。

筆者過去幾年來所接觸到類似具政策影響力的領袖大多傾向將新南向政策視為是一種台灣籲請國際夥伴加強合作、加深關係的善意倡議,同時也代表了台灣在面對亞洲打造更緊密整合之區域共同體的自我準備。尤其是這個政策從官方揭示方向開始,蔡英文總統念茲在茲地期許新南向政策能有效、成功,加上民間社會也起而響應,促使公私協力關係的持續累積,近四年來所累積的實踐基礎,讓新南向一詞有濃濃的台灣味與亞洲味,尤其是既有的五大旗艦計畫逐年推進也寫下了許多的交流故事,無論是在地,還是於海外。

對於新南向政策在蔡英文總統第二任期中的期待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底2020年初所爆發的中國武漢肺炎疫情,鄰近的亞洲國家受創甚深,紛紛面臨到疫情對各國經貿、產業、投資、社會與發展等領域的嚴峻挑戰與新衝擊,其中包括了各種對彼此的猜忌與不信任,這些都是侵蝕區域合作默契、鬆動與裂解共同體團結的關鍵挑戰。如何在防疫期間與後疫情時代都能保持韌性與保有信任社會的台灣經驗,誠如蔡英文總統所主張之「台灣正在協助」(Taiwan is helping)的生動敘述、確實可以做為國際社會恢復韌性與回歸運作常軌的參照。

筆者也期待,在蔡英文總統的第二任期內延續新南向政策的前一階段能量與成果並持續精進落實相關計畫,除了有助於繼續向國際社會傳達台灣看待亞洲發展與區域共同體的立場,也可以協助台灣藉由凸顯暖實力分享(warm power)的實際行動來融入國際社會,讓世界了解台灣如何成為國際間值得信任的夥伴。筆者也相信,強化台灣的國際地位與能量不但是蔡英文總統對於台灣未來國政發展藍圖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支持她連任的817萬選民及大多數台灣人民代表的台灣意志所在。蔡總統在第二任期初始儘管立即面臨跨國傳染病全球重大危機,但如何更精準地掌舵為台灣在因全球疫情而造成的全球動盪過程(global turbulence)中開創「被需要」的價值,筆者也期待,藉由強化新南向政策的能量與實踐將有助於促使台灣與國際夥伴及理念相近國家以合作來「重返繁榮」(transition to new prosperity),應當是將台灣與亞洲帶往更好的未來的重要方向。

不可否認地,如何重返繁榮是一個亞洲甚至全球正在面臨的挑戰,它不僅牽涉公共衛生議題,同時也是對於人類生活與世界運作模式的深層思考。我們更該留意的是,「重返」一詞不該只是為了「回歸過去的常態」,而是要引進新的理念來開創「新的將來」。

有鑑於此,我們也不能自我設限在「去中國化」或「去全球化」的純粹產業布局辯論,而是在危機的當下該認真思索如何再造「公平且合理」的新型態國際合作模式來促成國際間的「永續富足」;目的在落實新的「經濟安全」、「社會穩定」與「永續價值」。當然,新南向政策儘管不是萬靈丹,但它過去幾年在台灣的外交困境下仍能累積的合作經驗與多樣性的夥伴關係、以及在下一階段的政策方向上加強聚焦台灣如何藉由合作以因應全球危機與復甦之途的可能貢獻與作為,亦可以被期待成國際間如何重新恢復信任、並共同打造繁榮藍圖的具體參照。

原文刊載於2020年5月18日自由評論網